產品展示
聯系我們
-
全國服務熱線: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15003388926
- 手機:15003388926
- 電話:0318-3323595
- 聯系人:周經理
-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新區緯三路
什么是科學平衡施肥
什么是科學平衡施肥
現代農業生產中,施肥已成為增加作物產量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普遍存在的偏施濫施化肥;重視氮肥,輕視磷肥和忽視微肥,以及施肥方法和施肥時期不當,致使肥料施用嚴重失衡,化肥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農業生產增產不增收。
作物平衡施肥是一項無公害施肥技術,是指綜合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與肥料效應,在以有機肥為基礎的條件下,提出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用量和比例,以及施肥時期、施肥方式等相應的施肥技術。在作物的整個生長發育期內,全面均衡地供應各種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
植物生長發育需要16種必需的化學元素,缺少其中任何一種,植物均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在這16種元素中,碳、氫、氧為非礦質營養元素,存在于大氣和水中。其他13種為礦質營養元素,主要來自土壤。根據植物對礦質營養元素的需要量,把它們分為大量、中量和微量營養元素。大量營養元素有氮、磷、鉀,中量微量元素為硅、鈣、硫、鎂,微量營養元素有硼、鋅、鐵、錳、銅、鉬、氯、鈦、鈷、硒及稀土元素。
在農業生產中,作物大量地利用土壤中的大量營養元素,所以它們通常首先在土中出現缺乏。中量營養元素和微量營養元素的利用量小,故表現缺乏的情況就較少。由于農作物產量和復種指數的提高,土壤中越來越多的營養元素表現出缺乏,不能滿足植物高產的需要,嚴重限制著農作物的產量。農作物施肥便是要解決土壤養分不能滿足作物高產需求的問題。 土壤的養分供應能否滿足作物的養分需要,滿足的程度如何,決定著作物產量的高低。
在眾多的植物必需養分中,各種養分相對于植物需要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決定作物產量是土壤中相對含量最小的養分。在一定限度內隨著這種養分相對含量的提高,產量也相對提高,如果不提高該養分的水平,而增加其它養分,產量是難以提高的。但當土壤中的最小養分通過施用該元素肥料得到補充,能滿足作物的需求之后,作物產量就會迅速提高,原來的最小養分就不再是最小養分了,而其他養分就變成了最小養分,決定著作物產量。平衡施肥主要是使土壤各養分間的供給均衡滿足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求,較好地克服土壤中的主要最小養分對作物高產的限制。
一、平衡施肥的含義 平衡施肥是根據土壤類型、作物特性和肥料性質,協調土壤供肥力、作物需肥量和肥料養分含量之間的關系,確定科學合理的施肥種類、數量、時期和方法。包括了五個方面:①投入與產出的養分平衡;②各種營養元素比例的平衡;③有機養分與無機養分之間的平衡;④種、基、追肥比例和數量的平衡(施肥時期的平衡);⑤施肥與耕層土壤養分分布的平衡。
二、平衡施肥的依據 1、作物增產曲線證實了肥料報酬遞減律的存在。在缺肥的中、低產地區,施肥的增產幅度大,而高產地區的施肥效益低。肥料投入必需根據投資回報率確定最經濟肥料用量。 2、作物生長所必需的我種營養元素之間都有一定的比例,遵守最小養分律。作物生長所必需的多種營養元素之間,具有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必須有針對性地增施限制當地產量提高的最小養分,協調各營養元素之間的比例關系,糾正單一施肥的偏向,實行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發揮諸養分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 3、遵循養分歸還學說。平衡施肥解決了施肥量和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的矛盾。作物的生長,必然要消耗土壤有機質和土壤養分,處理好有機—無機肥料投入與作物產出,用地與養地的關系,既是提高作物產量和改善農產品質量,也是維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三、平衡施肥技術方法 根據不同土壤類型,不同作物品種特性,選擇養分平衡法(測土施肥法)、目標產量法、地力差減法、養分豐缺指標法和肥料效應函數法,確定施肥量。